世界末日來臨前
已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猜測、恐懼
以及商業化產品
這些消化過後的資訊,會變成什麼
呈現在我們眼前?
老實說
對於世界末日的類似議題
我倒是”恐懼”的心態佔大多數
有點像看鬼片一樣
一方面很害怕
一方面又很好奇它到底在演什麼
不想接受地球即將毀滅的預言
但身在地球上
好像又必須為它做些什麼
世界末日這議題已經被很多人消費過了
相關的出版物、電影、想紅的王老師不在話下
不過倒是第一次看到因為此主題衍生的創作
這次的展覽位於當代藝術館
好久沒到這裡看展嚕!
上次看展已經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了
這次買的門票只要50摳摳
比我想像中便宜很多
而且還可以一次看兩個展覽
第一個展覽是:
殘念的風景-陳順築個展
其實有點看不懂這個展覽
裡面有許多創作者的攝影作品
包括人物、靜物、風景
大多是以黑白照片為主
圖片來源:台北當代藝術館
我想創作者大概想表達的是
對過去的懷念或追思
並在當下
用另外一種心情或角度去演繹過去的想法
第二個展覽是:
末‧未2013 – World is over?
光看展覽的名稱就可以想到二元的概念
末‧未:結束與開始
的確
有些人認為世界末日是人類的毀滅階段
也有人認為是邁向下個次元的開端
那這些創作者又是怎麼想的呢?
此次展覽有13位藝術家共同創作
包括多媒體、裝置藝術、不同媒材的呈現手法
一上到二樓
就會看到倒數的時鐘
不停地切換許多時鐘的影像
Oil/Sun/War/Atom(蘇柏維)
小房間裡播放著四段與末日有關的影片
病毒城市(王宗欣)
不同的病毒人像模特兒般的走上伸展台
展示自己的外表
有機 Organic(彭文昌)
末日容顏 Apocalyptic Feature(彭文昌)
看到這幅畫
特別讓我駐足了許久
看著看著
畫中的人物似乎也把我帶入了末日的悲悽之中
表現得好像是一種
已經接受的無奈
合力生命(方序中)
表達了中國人”宿命”的概念
或許一切都交由上天來決定
會比較輕鬆吧!
(當時的我在場的想法)
沒想到後來查資料
發現創作者是要表達:
命 = 合 + 力
「唯有效法螞蟻、蜜蜂的團結合作模式,
才能跨越災難、延續群體生命。」
原來如此阿(筆記)
有時候表面上看到的不一定等於創作的內在
或許是我們投射在作品上的想法!
末日圖標(吳文欣)
這就還蠻嘲諷的
將世界末日可能會遭遇到的可怕事件
利用警示標誌一一道出
不過我覺得是還蠻幽默的
看了會讓人會心一笑^^
hybrid(綦振翔)
世界末日應該是個很混亂的階段
會發生什麼環境遽變很難預測
什麼樣的生物才是最適合生存的呢?
萬佛潮宗(陳彥鳴)
面對混亂的時代
堅守的信仰會是什麼?
2013 WE ARE TOGETHER!(葉士豪)
會有諾亞方舟帶領我們安然度過嗎?
末日孤獨(涂皓欽)
錨(涂皓欽)
每天上演的屠殺、人類的死亡
該如何面對?
看完了這麼多的作品
內心有什麼想法呢?
回到展覽主題:
末‧未2013 – World is over?
個人覺得”未”的部分著墨較少
似乎有點可惜
雖然某些設計有表達類似的概念
但整體逛下來
創作大多牽涉到一些生命的黑暗面
例如:死亡、痛苦、現實、掙扎...等的概念
還是說…
這個展覽其實有:(下集) ???
XDDD
個人是較屬於樂觀主義派的
世界末日之後的
就會是全新的開始
很想了解新的次元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!!!
我想應該是…
有你
有我
有希望
的一個地方^^
展覽資訊
展覽名稱 Title|末‧未2013 – World is over?
展覽時間 Date|2011.12.02-2012.01.29
展覽地點 Venue|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2F
門票Ticket prices| NT.50 --與"殘念的風景"兩展一票
當代藝術館資訊
開放時間:
週二至週日(週一休館)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下午5:30停止售票
交通方式:
捷運 | 淡水線至中山站下車,沿捷運大街往台北車站方向步行約5分鐘, 自長安西路R4出口乘電梯。
公車 | 216、217、218、220、224、247、260、287、310等至中山市場站
低底盤公車:棕9、266、282(均先至捷運中山站下車,再步行前往)
親子日免門票:
開館期間,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0:00~12:00,
只要是親子同行,就可免門票參觀展覽。
資料來源